长三角“硅谷”扎堆,企业互相竞争损失惨重

来源:

  6月19日,新华社发出了一篇题为《重复建设显现“第三次浪潮”》的文章。文中认为,当前我国“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重复建设的‘第三次浪潮’凸显,相关产业风险在加速聚集。”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从上海到南京,甚至余波所及的合肥都在争上高新技术项目,有的地方还发生了一场“项目大战”。这篇文章的出现,犹如一桶“冰水”从天而降,兜头泼向了各地的投资热潮。那么,作为长江三角重镇的南京实际情形到底如何?

长三角“硅谷”扎堆引人关注
  《重》文中指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上海正在建设中国“硅谷”,杭州打造“天堂”硅谷,苏州则营建长三角的“硅谷”,一时间,争上高新技术项目、争建高新技术园区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尤以长三角等东部地区为甚。据称,各地“十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中,集成电路产业同构性达35%,纳米材料、计算机网络和软件产业的同构性则分别达48%、59%、74%。这样将造成国内企业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上激烈竞争,造成产业风险爆发。该文以光纤生产为例指出,前几年各地争上的几十条光纤生产线使得企业因互相竞争损失惨重。

南京是否有重复建设之忧
   南京地处长江三角洲西部,目前已有四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设在新港的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而且还将设立一个出口加工贸易区。目前区内已有电子信息类企业203家,生物医药类企业13家。去年奠基建设的韩国独资乐金菲利普液晶显示项目根据规划完全投产后将成为年产3400万块液晶显示模块的基地,其规模将位居亚洲首位。记者了解到,该区已提出“以开发区现有平板显示器件为基础,向上下游两端发展,使我区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的发展目标,正在积极推进电子信息类企业等高新技术项目的入驻,而其他三个开发区也有类似的发展规划。
  如此积极的态势难免让人联想起《重》文中指斥的“重复建设”热。但记者在采访中却听到一些专家与之不同的声音。有关专家指出,南京作为我国传统的电子工业和化工工业生产基地,诸如熊猫集团、扬子石化等企业一度在国内相关产业内独领风骚,加上南京作为目前长江黄金水道的终点和另外具有的高校云集、人才济济等优势,各开发区多上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项目应该说并非“赶时髦”的“跟风”之举。而记者也了解到,不仅各经济开发区在其招商时刻意强调这些优势,而且实际上这些优势的存在也使得有关大项目在入驻园区后,立即吸引了配套企业的主动跟进,如乐金液晶项目奠基后,当年即有4家配套企业入驻。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梁学忠指出,开发区已“形成了良好‘积聚效应’”,“通过引‘大’引‘高’,不断吸引相关配套企业来区投资”。

专家:高水平重复不是坏事
  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葛守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高水平的重复其实不是坏事……重复才能有竞争,只有垄断条件下才不会有重复。”有专家指出,市场经济的标志就是竞争。
  南京大学长期从事产业经济研究的刘志彪教授告诉记者,所谓“重复建设”并不能仅看项目类型趋同,还必须有四个条件:市场供大于求,产品同质化,技术档次雷同,规模效益不够。而且,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看“重复”的话,只要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就证明市场尚未饱和,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的重复恰恰是满足了市场需要。他指出,计划经济下,产业结构布局是通过计划指令形成的,具有垄断性,自然无法重复,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布局应通过竞争自然形成,而不能因惧怕“重复”就采取行政手段干预。   刘志彪教授还指出,重复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淘汰。以往的几次重复建设浪潮之所以让人“谈虎色变”,是因为那时许多项目的上马是地方政府的“政绩行为”,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而且由于地方保护无法做到优胜劣汰,同时又造成了生产力闲置。葛守昆所长也指出,现在我国市场投资主体已日趋多元化,投资行为的市场性日益明显。这已和过去那种纯决策,官员“三拍”定案的情况不一样了。而且即使投资失败,也是企业自身承担,尽管目前我国经济仍为政府主导型,还存在将负担转嫁给银行等弊端,但这毕竟不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对此,不要过多抱有“杞人忧天”式的担忧。

沪ICP备09072659号-1